夜间
笔趣阁 > 明末之席卷天下 > 第853章 抗旨无罪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看到大乾法典后,朝中和民间大量的儒学理学大师们纷纷又吵了起来。


八月八日上朝,礼部右侍郎孔文恩当庭上奏:“臣有本奏。”


丁毅抬头看了他一眼,知道此人是山东孔家子弟,以精通儒学为名。


“孔卿请说。”丁毅好声道。


扑通,孔文恩当场跪下,大声道:“请皇上下旨,收回大乾法典,把制定大乾法典的相关人员,满门抄斩,以安天下。”


丁毅面不改色,问:“孔卿是有异议?”


“所谓,天地君亲师,自古皇权神授,天地真理,皇上是真龙天子,大乾法典目无皇权,羞辱皇室,臣请斩这些宵小。”


丁毅又问:“卿是觉的,皇权至高无上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?”


“是。”孔文恩大声道。


满朝文武百官中,突然走出几十人,纷纷下跪,齐呼:“天地君亲师,自古的大道真理,请皇上明鉴,重修大乾法典。”


看着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大臣,丁毅的脸色极为不好看。


“来人。”丁毅突然道:“赐刀。”


当,有侍卫上前,一把刀扔在孔文恩脚下。


孔文恩顿时脸色大变,瞪着眼睛看着丁毅。


“朕现在,让你---死,以死明志---”


嘶,孔文恩倒吸口冷气,脸上斗大汗像下雨时的落了下来,他颤声道:“皇上,臣何错?”


“天地君亲师,自古的大道真理,朕要你死,何需理由?”丁毅缓缓道。


刷,孔文恩脸憋的通红,全身颤抖起来,也不知道是害怕,还是生气。


“孔侍郎,你要抗旨不遵吗?”边上有人阴森森的冷笑。


孔文恩扭头,正是定国公赵大山。


“臣不敢。”孔文恩跪着,埋头,也不敢抬头,更不敢去捡地上的刀。


刚刚跟在孔文恩身后跪下的人,纷纷低头,不敢看丁毅。


丁毅大怒而喝:“你们到底是对防腐篇不满,还是对天地君亲师不满?”


“朕削减皇权,把权力关进笼子里,让开国帝王的尊严荡然无存。”


“为的是什么?”


丁毅的声音咆孝起来:“朕为的是天下的百姓,和法典的威严。”


“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,王在法下,没有任何人,能超过大乾法典,皇帝都不能。”


“你们不支持朕可以,还要和朕反着干是不是?”


“好,现在朕,赐你死罪,孔文恩,你还不自尽?”


孔文恩颤抖着身体,缓缓抬头,他看了眼丁毅,咬着牙道:“如果,臣以一死,可以让皇上明白治国的道理,臣愿意。”


说完,他狠狠瞪了眼赵大山,拿起地上的刀。


四周和他一起跪着的群臣们,顿时纷纷尖叫:“孔侍郎住手。”


“孔侍郎不要冲动。”


几个大臣一涌而上,抢夺他的刀。


当,长刀突然落地,孔文恩伏地痛哭。


“君无戏言。”丁毅冷然道:“来人,替朕,送孔侍郎一程。”


“诺。”殿前有亲军卫兵二话不说,左右涌上。


在群臣目瞪口呆中,一个按住孔侍郎,一个持刀,哧啦一声,直接就把孔文恩的脖子给抹了。


鲜血激洒大殿,百官震惊。


“皇上息怒。”王铎带头,百官伏地。


但跪下来后,他们发现,所有的旅顺都没有跪,还站在原地,静静的看着他们。


此时朝中百官中,旅顺籍出身,大概占了一半不到,看起来还是很明显。


王铎发现不对劲,又赶紧站起来。


群臣又纷纷站起,神色动容。


“张慎言。”丁毅这时道。


“臣在。”首辅张慎言赶紧答应。


“以后各省再有天地君亲师这种折子递上来,不管是什么官位什么人,替朕回旨,赐其全家自尽。”


“朕倒要看看,这些儒学大师,是不是真的都忠心于朕,明白王命至上的道理。”


“臣遵旨。”张慎言暗暗长叹。


十一月,广东巡抚史可法再上奏章,请改大乾法典。


朝廷回旨,赐其全家自尽。


史可法在家摆香桉,郑重其事的接旨,然后带领全家,朝京城方向磕头,投井而死。


十二月,江苏巡抚何腾蛟上奏。


朝廷回旨,赐其全家自尽。


何腾蛟和史可法一样,全家投井而死。


各省各地,知府知州知县多达数十人上奏,全是前明的大忠臣,儒学理学大家们。


朝廷毫不客气回旨,赐其他家自尽。


不知道那些自尽而死的人在死之前,有没有好好想想,究竟是王在法下重要,还是天地君亲师重要。


大部份都学史可法等人自杀,也有溧阳知县方以智,接到圣旨后不自杀了,上奏表示道歉,收回自己之前的奏折。


然后朝廷也没以抗旨之罪定他的罪,吏部回书罚他仁德二年的年终奖,三年不能升迁,官位照常。


仁德三年,方以智以抗旨罪,而天下闻名。


但朝廷居然没治他的罪,也没剥夺他的官位。


“天下事”开专刊论这件事。


方以智上错奏折,承认自己错误,是道德和能力的欠缺,但没有犯罪。


而违抗圣旨,在大乾法典本来是死罪。


但大乾法典中还有一条:假如圣旨违背了大乾法典的核心和主要思想,当以大乾法典为准。


按大乾法典的核心来说:“不经合法的桉判裁决或法律条款,任何人不能被抓捕和囚禁,不能被剥夺权利和财产,不能被放逐和流放,不能被剥夺名誉和地位,私人财产不可侵犯,我们不能使用强权,也不能指挥他人利用强权去侵害任何人。正义不能被买卖,人人都要被公正对待并授予权利。”


方以智没有犯罪,圣旨下令让他全家自杀,这是圣旨违背了大乾法典,所以当以大乾法典为准。


方以智自然是没罪的。


方以智没罪,所以不用全家自杀。


但他先上奏折,再后撤表示知错,德行有缺,能力不行,所以要罚薪。


方以智违抗圣旨的事,搞的天下皆知,全国震惊。


而违抗圣旨没被处罚,表面上看是圣旨和朝廷甚至是丁毅的尊严受到践踏,而实际上,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,丁毅的声望都达到了顶点,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复加的地步。


帝王的尊严,不是用圣旨来衡量。


百姓和官员心中都明白,丁毅改革之决心,为大乾百姓和天下官员的决心,是不可动摇,无法估量的。


朝中的大臣们更明白,以后只要自己不违背大乾法典,无论做什么让丁毅不开心的事,他们都可以安全的活下去。


王权的限制,对大臣们来说,归根到底,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

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反对,大概是对反腐篇的残暴感觉到不满和抗拒。


进入仁德三年初,大乾的江山更加的稳固,前明官员的自尽,并没有掀起多少风浪。


丁毅培养的人,遍布大乾各地。


正月初,京城天气寒冷,但大臣们早朝进入皇极殿后,发现殿中却是很温暖。


原来工部做了煤炉,丁毅在早朝时,安排了十几个在皇极殿里。


但最大的改变更明显。


进入皇极殿大门时,外面悬高的牌匾上面,原先的四个字为‘仁德大隆’,正好与丁毅的称号相似。


但现在,进入仁德三年后,这四个字改为‘王在法下’。


自大乾法典出世后,群臣们都在细看,每天都要看,都要学习,生怕不小心触动律法,受到制裁。


“诸位爱卿,王在法下四个字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挺难的。”丁毅这时高声道。


“皇上圣明--”赵大山高昂的喉咙,刚叫到一半,然后就停下。


他表情尴尬看看四周,现在好像不用拍马屁了,果断闭嘴。


丁毅徐徐看向诸臣工,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。


“朕有决心做到,朕愿意削弱王权。”


“诸臣工有多少愿意的?”


“六十多岁让你们回家,从此无俸禄,无前呼后拥,和普通百姓一样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,你们愿意吗?”


首辅张慎言马上出列:“臣请辞归乡,请皇上批准。”


张慎言出生于1576年,原历史是1645年去世的,而且因为明朝亡了,他得了病,不肯治病,活活病死。


这次大概心情好,也没什么病,到现在还活蹦乱跳,是朝中内阁年纪最大的一个。


按大乾法典,内阁是六十六岁退,首辅是七十岁退。


现在进入仁德三年,正好踏入七十一岁,而且大乾法典是仁德三年正式实施,按律,他该引退回家。


丁毅当场同意,便问财政部尚书阮文龙,张慎言这样的正一品,退休工资是多少来着?


阮文龙出列道,按大乾法典,退休的官员,可以二选一。


正一品年俸为两千石,可一次拿两年的俸禄,即四千石,也可以选择每月拿三石。


当然,也可以拿银。


现在大乾1.3银买一石米,粮价还是比较平稳。


张慎言笑道,臣年纪大了,就一次性拿银币吧,他可以一次性拿五千二百两银。


群臣稀嘘,一品大员,朝廷重臣,退休就是这样子的?


除了五千二百两银子,再无其他。


此时丁毅从皇帝宝座上,走了下来,来到张慎言身前。


他重重的弯腰。


“皇上。”张慎言瞬息老泪纵横。


他认识了丁毅才三四年,内心深深的为丁毅所折服,这是历史上,第一个,也是唯一不贪恋权力的君王,前无古人,后也不会有来者。


“张阁老,当年在京城,你我也是一见如故,这些年你辛苦了,为了大乾和朕的天下,苍老了很多,朕替天下的百姓和官员,谢谢你。”


“有空的话,可以回来看看朕,京城和皇宫,随时为你打开。”


“皇上,让微臣,再跪一次吧,呜呜。”张慎言痛哭,再次跪倒,重重的磕了三个头。


很多朝臣都泪目。


历代朝廷,难见君臣走到这步。


等张慎言离宫后,财政部官员送银票到其家,张慎言发现赫然有一万五千二百两。


来人说,这是皇帝丁毅私人赠送,按大乾法典,皇帝私人赠送,不犯罪,何况,您现在,已经不是官员啦。


张慎言再次泪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