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明末之席卷天下 > 第749章 决战卢沟桥(求月票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高地上还有是囤兵们搭建的高台,整个营地上有几十个,平均约为十米高。


可以用来瞭望全场,和用旗语下发命令。


丁毅爬上顶部,用望远镜观察四方。


双方很有默契的把战场选在卢沟河附近,但具体在那打,估计李自成现在也在想。


丁毅的兵马在河南岸,  连营十几里,各部从东往西阵列在黄村四周。


此时军士们都已经出营,并列队,但为节省体力,各部都是坐在地上,等待战斗命令。


这点丁毅很人性化,不要求还没打战,兵士们就一个个站的笔直。


因为他们现在几乎全军人人带铁甲,  沉重的铁甲穿在身上,  老是站着都耗废体力。


丁毅的主力骑兵,张经和袁有才都没来。


但他的部下人人带马,个个都等于是骑兵,更有周光宝的骑兵一直跟着他。


现在排在一线中间的大概是三万铳兵,这是丁毅决战的主力。


然后有两万五千骑兵,有两万人人双铳,在左右两翼。另五千都是冷兵器为主的为预备队。


另有一万多长枪兵,和三万拿着刀枪的囤兵,在铳兵身后。


还有一万多炮兵都用大车拉着一字排开围绕在他们的各大营后面,将近一千门6磅和12磅的火炮在那摆着。


整个大阵分成六块,非常明显。


丁毅甚至觉的打崩李自成都用不着炮兵。


但为了减少伤亡,最快时间打败李自成,  丁毅还是得让他见识一下,这个世界最厉害的炮阵。


此时的李自成,  肯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火炮,更没有想到对面会有这么多火炮。


李自成全军今天清晨出城,然后在卢沟河以北排开大阵。


到现在还有没有排好。


从望远镜看,  他的兵马一半是骑兵,  一半是步营。


他进京时人人带马,也是十几万骑兵进京。


但有部兵马和丁毅一样,是骑马的步兵。


所以他最后带去山海关的是六万精骑,也就是说他老营和精锐骑兵大概在六万左右。


之前丁毅一路横推,李自成好多兵马逃向京城,他重新集结,又得到马步营十六万。


这些不是精锐的马军,李自成放在最前线,然后是步兵近十万,最后是精锐的六万骑兵。


农民军打仗一向如此,以前他精锐不多时,前面的步兵可能都是老弱百姓,用来消耗官军火炮。


现在他带来的几乎全是战兵,依然把步兵放在最前,精锐放最后。


这套对其他官军有用,但对丁毅来说,简直就是送人头。


丁毅现在考虑的不是如何击败他,  而是如何堵住李自城,  不让他的精锐马兵跑掉。


李自成马兵精锐都在最后,战场上一旦大败,肯定扭头就跑。


但这次就算他人马跑的掉,七千多万银子肯定跑不掉。


丁毅看了一会,李自成的兵马还在列队,必竟三十多万人的战场实在巨大,双方有条河隔着,李自成也不急不慢的在慢慢布置。


看了会后,丁毅走下高塔。


大部份诸将已经回营,只有周光宝,陈有时,肖永秋三人还留在下面。


“王爷。”三人再次围上来。


“你猜,李自成会选择在那打?”丁毅问。


三人相互看了眼,最后周光宝和肖永秋看向陈有时。


陈有时也不客气,率先道:“李自成兵马众多,定要选择宽阔地带。”


“他大军离卢沟河比我们近,却不过卢沟桥,要么就是等我们过桥,然后半渡而击。”


丁毅想了想,点点头。


他们昨晚才到良乡,而李自成的兵马可以提前过桥,但一直到今天才出京城。


明显是想等丁毅的兵马过桥。


这边卢沟河连接桑干河,桑干河一直往西连到土木堡,这么长的水线,只有卢沟桥和弘仁桥两座桥梁能通过。


他的十几万兵马过去,估计要走好久。


而且不利于火炮,上千门火炮运过去,又是好久。


李自成打仗还是有一手的。


如果他不过河,李自成也不过河,双方对恃的话,就没有意义。


其实这时李自成的粮食都未必有丁毅的多,丁毅的粮草源源不断的从山东,天津往这边运。


但丁毅没必要和他打拉据战。


“李自成不敢过来,咱们就过去。传令,以何小车营为先锋,过卢沟桥,陈有时,你部从弘仁桥过。”


“诺。”随着丁毅的命令,前锋何小车营率先往前移动。


陈有时也向丁毅抱了抱拳,转身而去。


因为他们也是准备从卢沟桥过去的,所以何小车营距离卢沟桥最近。


何小车营一动,守在卢沟桥的农民军纷纷后退。


“报。”一匹快马飞向闯军中军大帐。


李自成没有望远镜,全靠哨骑来传递信息。


“大王,明军正过桥。”


李自成身边,一众大将也都跟着,包括从山西跑回来的李岩等。


“好,丁毅果然有胆量。”李自成哈哈大笑:“放他们过来。”


“可半渡而击。”顾君恩笑道。


众人皆笑。


他们全军列阵在桥北三里外,空出的三里地方,就是让明军用的。


李自成本来以为昨晚明军就会直接过桥,但没想到丁毅在桥对面驻营。


丁毅选在桥对面,也是防止闯军袭营,好好休息一晚。


但这样也有弱点,现在全军十几万兵马从两座桥上过去,这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

如果是让李自成的兵马走,乱哄哄的估计得走上半天也未必能通过。


但很快李自成的哨兵就惊恐的发现,丁毅的兵马过桥太多快了。


丁毅兵马整齐有序,一点也不乱,但丁毅怕走断桥,所以要求过桥时随意走。


全军排成数列,井然有序,毫不拥挤,比如一营五千人,走五排,每排一千人人,几分钟就跑过去了。


他们到桥前都是走,一到桥上开始小跑,全军步伐不一致,防止共震。


倾刻之间,一营就跑过了桥。


接着后继兵马纷纷过桥,然后走向各自位置。


李自成在数里外也选了个高处在看,但看的不是很清楚,等明军过河大量之后,他们终于看的清楚。


就在明军步骑过河的同时,炮兵们纷纷把炮往前推,一直推到河沿,并不过河。


而过河明军背水而列,纷纷站在河边。


这样炮兵不用过河,都能打到对岸的农民军。


可李自成不知道啊。


他准备是半渡而击,眼看着明军好像黑压压的过了一大片,他已经犹豫在要不要出击。


这时,“报”,前面有哨骑回来:“明军一半已过河,正在列阵,背水而站。”


“哎,这是要学韩信,背水一战?”王卫国大笑。


刘宗敏等诸将也笑了起来。


李自成脸色一沉,厉声道:“传令,各部按昨天布置,依次进攻。”


“诺”诸将纷纷大喝。


李自成狠狠一扬马鞭:“打完了伪王丁毅,大明再也没有兵马难拦的住我们。”


“万岁。”诸将兴奋狂吼。


很快,刚刚过桥的丁毅,看数里外闯军巨大的阵营缓缓而动。


此时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之气,两军从东往西,一字排开。


双方几十万人马就在卢沟河北岸,连绵十几里宽。


仅卢沟桥和弘仁桥,距离就有七八里。


丁毅的兵马从两部桥上同时通过,然后汇聚到两桥的中间,中间站满后,才往两边扩散。


半个时辰不到,铳兵全部过去,骑兵过去一万。


这时他全军过了大概一半不到。


但闯军已经动了起来。


“杀”闯军先锋步兵开始狂吼,以作声势。


乱哄哄的步营,密密麻麻,像蚂蚁似的往前走,大概是有后队在催,前面走着走着,又跑了起来。


从望远镜里看,里面蚂蚁似的人群,纷纷往前跑动。


丁毅看的目瞪口呆。


闯军原本距离河边有三里左右,丁毅的兵马背水而站,占了有一里。


闯军前锋距离他们有二里。


二里就开始跑了?


这跑到前面还有力气打?


闯军当然不是一直跑,前面跑是为了拉开阵形,为后面马军让出冲锋的距离。


跑了有两百米,大概也累了,又纷纷开始降速往前走。


其实李自成那边已经有很多大将在骂了,丁毅不讲武德啊。


我们的兵马往前冲,你们也往前冲啊,大伙到中间去打。


但丁毅的兵马居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,等着他们跑过去。


这把闯军给气的。


本来双方中间有两里距离,大家一起往前跑一里,就可以开干了。


谁知道丁毅的兵马在看,动也不动。


等闯军慢慢吞吞走到一里后,丁毅的兵马动了。


但居然不是前行,而是后退。


战场从东往西足足有十几里,丁毅的兵马并不用宽达一里的阵形,前面是为了摆给闯军看,这时纷纷下令,往后退,为火炮让出距离和空间。


只见明军纷纷后退,一直退到河边,很快大量的明军就背水而立,站在河边几十米内,把后面空出一些地方让友军过桥,铳兵们则形成四排站在最前。


而后继骑兵还在过河,源源不断。


两军还没交阵,战场上已经到处都是喊杀声,闯军们纷纷狂吼,用来壮胆。


明军诸将都在用望远镜观察,闯军步营已经算是李自成的精锐,仍然有五成没有披甲,披甲也多是明军的棉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