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大秦:开局向祖龙索要太子位 > 第四十章 不一样的扶苏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大秦王城。


宦官重楼走到书房前,他徘徊了两步,还是推门走了进去。


“陛下!”


他疾走了几步,随之直接扑倒在了地上,五体投地的重楼,头用力地磕在地上。


坐在书桌前的始皇,将手中的竹简放下。


“你这是怎么了?”


“陛下啊,我有罪,罪该万死,请陛下处死我吧。”


始皇被他这么一闹,也是眉头一皱。


“到底是什么事?”


重楼这才从地上爬起,但还是跪在地上。


“陛下命我去传口谕,可我没能找到太子,匈奴王的使者,据说今早已经离开咸阳,要不是我耽搁,怎么会让匈奴的使者离开呢?”


他说着抬起头,脸上满是泪痕,声泪俱下,看的人心疼。


“行了,这件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?”


始皇面容一冷。


“我看是匈奴有意挑起战事,说什么嫁女,我看这就是匈奴王的计策。”


“陛下,我该死,因为我惹起两国的战事,到时候兵戈相见,百姓遭殃,我,我重楼真的是千古罪人啊!”


“行了。”


始皇起身走到重楼面前,将他从地上搀起。


“你随我多年,尽心尽力,此事与你何关,匈奴战事,连年不绝,他匈奴王既然出尔反尔,那要战便战就是,我大秦何惧之有。”


他说着走向殿门处。


“如今子歌理监国事,他对边塞战事有经验,那就让他来处理好了。”


重楼听始皇这么说,眉头一皱,匈奴王临时变卦,也是他没想到的,作为匈奴的内应,重楼本想利用匈奴王嫁女,以此来颠覆大秦。


可不想匈奴使者连夜离开咸阳,也让他始料不及。


这刚刚的一出戏,本来是想让始皇怪罪赢子歌,不想,始皇竟然还要将这事,作为锻炼赢子歌的机会。


从此可知,这赢子歌在始皇心中的分量是越加的重了。


重楼心中除掉赢子歌的心更加迫切。


“多谢陛下,不杀之恩。”


他在地上叩头谢恩。


随即起身。


“我命大司命前往子歌府上,他来了吗?”


重楼忙上前道:


“太子已经在朝堂外候命。”


“那好,你去传扶苏和那些儒士吧。”


重楼躬身称是。


“陛下,您要这些儒士与太子论道,是不是要考量太子的学问啊?”


始皇背负双手,看着殿门外的天空,久久道:


“我当年焚书坑儒,这天下的读书人,对我和大秦是恨之入骨,但,治国之道,这儒家的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,而且,这治理天下,还是要这些读书人才行。”


说着。


始皇迈步走出殿门外。


“论武,子歌朝堂比剑,已经是惊艳了天下之人,如今,要是能再把这些儒士斗败,我儿子歌这太子之位,那些不服他的百官也就没话说了。”


重楼紧跟着走出殿外。


“可,太子出身行伍,这武道尚可,可论文的话,只怕……”


“那就要看他自己了。”


始皇说完迈步朝咸阳宫走去。


见始皇如此说,重楼的面容确实浮现了一丝的喜色。


朝堂外。


赵高等百官,此刻已经在朝堂外等候多时。


“这扶苏还真的可以,来送陛下,却带了几个小圣贤庄的儒士,丞相,身为儒家的人,你可有什么要说的?”


赵高一脸壁上观地表情看向李斯。


“这扶苏已经不是当年的扶苏了,他与儒家的那几人,交往甚密,儒家虽然表面上是与大秦结盟,可……”


李斯话到嘴边,他压低了声音,道:


“具体如何,你我应该都清楚,其实,扶苏此次送陛下是假,身为大公子,他自然不服这位七皇子,太子之位本该是他,我想这是扶苏此行的主要目的。”
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
赵高大笑,引来周围百官的目光,他却扫了眼那些人,百官纷纷又都将目光撤回。


没人愿意招惹赵高,这位始皇身边的大红人,要是被他盯上,准没好果子吃。


“丞相所言极是,让他们斗,最好这扶苏带来的人,可以斗败他,到时候看他怎么服众。”


李斯也是冷冷一笑。


“陛下用心也是此意,这太子只是暂时的,不到那一天,没人说就一定可以成为这大秦的太子。”


“哼!”


赵高冷哼一声。


“就算是那一天又如何,难道就不能改变了吗?”


李斯听他所言,眉头微微一皱。


这等大逆之言,就是他赵高敢说,自己也只能心中想想而已。


“府令大人,这隔墙有耳啊!”


“这里那一个敢在我赵高面前说一个不字吗?”


赵高轻蔑地再次扫过百官。


李斯未在说话。


就在此时。


“扶苏公子来了!”


站在后面的官员轻声说道。


众人这边看向宫门前。


只见一行数人,正沿着笔直的石板路朝这边而来。


为首之人,是一名翩翩公子,面如冠玉,眉清目秀,气度不凡,在他身旁是一胖一瘦两个儒士。


胖的人圆脸,目光流动,嘴角挂着一抹的冷意,好像这帝王之所,在他面前也不配称他的身份似得。


而瘦的那个四方脸,目光中满是儒雅之色,气质端正,倒是颇有饱读之士的气度。


这二人腰间系有礼结,这是儒家的标志。


子曰:不学礼,无以立。


儒家弟子每天整理服饰,也是提醒自己,生于天地有礼有节,才有安身立命之本。


这就是儒家的道。


扶苏带着这两名儒士走到朝堂外。


百官纷纷与扶苏行礼。


只是赵高、李斯、蒙恬等重臣,并未上前,反是扶苏主动近前见过。


“大公子,这两位是?”


赵高看了眼扶苏身旁的二人。


“这位是子慕。”


他看了眼胖的儒士。


子慕只是朝赵高等人微微点头。


“这位是子游。”


瘦的的儒士则很是恭敬地朝赵高等人行礼。


“他们是小圣贤庄的儒家弟子,也都是我的师兄,他们这一次前来,本事随我游历,并向陛下进献治国之策的。”


“治国之策?”


赵高看了眼子慕,这人的高傲是全部写在了脸上,要不是扶苏带来的,赵高早就让一旁甲士乱棍打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