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带着系统来大唐 >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生活不同难平静(第三更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什么五千缗?”李隆基突然从‘门’口探头问。


“一万个猪腿五千缗。”永穆公主比划一个一,又比划一个五。


“一口猪才多少钱?”李隆基站在门口回忆。


“看多少斤,还有出肉量,猪肉价格浮动,过些日子更高,目前平均一千二百钱一口。”


李易知道生猪价格,因为生长周期长,不能总吃猪草,蝗虫数量有限。


喂麦麸、秕子、米糠、豆饼、葫芦瓤、草、青贮、骨粉、盐、炉灰渣。


高粱米、小米、小麦、大米,不能喂。


没有土豆,也没有玉米和地瓜秧。


至于说用屎来喂猪,需要多少的量?养上三年?慢慢喂?


按照这些饲料计算,养一口大肥猪,加上人工和猪在生长过程中死掉的折损,一头猪的成本在八百到九百钱。


好处在于一年就可以杀,生长速度快,科学喂养。


通过节省成本缓慢喂养所赚到的利润,比不上一年一栏增加成本所得到的钱。


若再计算资金回笼再投资扩产,一年一栏利润更多。


科学喂养,猪肉更干净,生病的概率小。


加上猪圈每日清理,累是累了一些,但好处也显而易见。


“过年时能涨到几何?”李隆基担心百姓吃不上肉。


“一千五吧,马上就涨,进腊月开始大量制作腊肉。不易坏掉,天冷。”李易对此不愁。


物价上涨,只要不是有人囤积居奇,就属于正常市场波动。


他现在做不到利用经济手段平息物价,只能提高出售价格。


哪种东西多了,价钱太低,他花钱收即可。


如豆虫,百姓们卖给酒楼和饭馆,价钱始终在李家庄子的收购价之上。


半个时辰过去,队伍和百姓开始吃饭。


外面吃,没搭帐篷,也来不及生那么多的炉子,冷。


因此吃卷饼、喝汤,带来的虾油小菜也放到卷饼里。


拿毛边纸一包,握着吃不冻手。


“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呢?”李易同样在外面吃,不舒服,冻鼻子。


“绢帛。”永穆公主听明白李易的意思,给出主意。


“好办法,快,找一些绢帛,打开来当围子。”李易安排人去拿东西。


以前的绢帛是钱,现在也是钱,与铜钱一样允许流通。


只是京兆府和附近的州,很少有人用了。


绢帛的价格在下跌,非京兆府的百姓拿绢帛当庸和调来上交官府。


买卖的时候,买家不愿意要,制作大棚成本倒是低了。


另外买来做衣服,以前舍不得穿的衣服,如今能够穿得起。


围子很快打好,区域温度上升,小孩子们在一个围子又一个围子中间跑来跑去。


对于孩子来说,围子像迷宫,最有意思的是人多,有安全感。


李易等人心情更好,过来的百姓,从衣着上来说都不错,脚上穿皮靴。


猪皮的比较多,养上两年多或三年的猪,皮厚,杀猪的时候皮剥下来。


以前会制作皮甲,或者军鼓,现在都做鞋。


养一年就杀的猪,皮拿来制作鞋的内里比较好。


同时还有用来做药的,李家庄子杀猪不剥皮,都吃了。


能穿上猪皮的鞋,也算家庭经济条件好。


李旦没再继续感慨,说什么只有京兆府及周边的百姓日子好过,其他地方的穷。


他算是想开了,京兆府周边的百姓生活比曾经强,慢慢的,挨着这样州府的地方,百姓也会逐渐有钱。


“小易,你说周围百姓家中有多少钱?”李旦突然问李易一句。


李易:“……”


他认为老头对他有什么地方不满,带着恶意。


你问我这个问题,我哪知道答案?我难道去问百姓家里的钱?周围还有别人,露富不麻烦了?


“能吃饱饭。”李易琢磨了一下,给出个答案。


吃糠能吃饱,吃肉一样吃饱,没毛病。


永穆公主在旁边,调皮地跟着说:“能有衣服穿。”


说完她赶紧低头,以前她可不敢跟长辈开这等玩笑。


李旦愣神,随即露出笑容:“好,有饭吃、有衣穿,不错。”


他发现自己这个孙女变了,当初胆小,之后也不调皮,给人的感觉就是端庄。


现在看来,孙女才是真正的开心。


众人在此吃喝得开怀,郑县的县衙门中,郑伊勤如热锅上的蚂蚁,在屋子里转来转去。


“二十里,在二十里的地方吃饭,晚上过来,还是吃完饭很快就到?吃了就到,会在县里过夜?李易……”


边拉磨郑伊勤边嘟囔,他感觉等待的过程是种煎熬。


其他人吃饭,他说等一会儿在去食堂,然后就没有食欲。


“明府,吃饭吧!”郑伊勤的秘书,也就是书童在旁边站着,饿了。


衙门以前吃饭是各吃各的,衙役有的还要自己从家带饭。


冬天一般情况下到外面的小馆子吃,吃不上李易那时电视剧里演的东西,大碗喝酒,大口吃肉。


什么便宜就吃什么,省下来钱过日子。


眼下华州官府福利好,照着京兆府的县学,有食堂,大家在食堂吃。


食堂吃饭的好处不是集中购买和集中制作成本低,对于衙役来讲,一钱的成本也高。


吃食堂饭,衙役不花钱。


他们早上从家里出来时不吃饭,节省一人的粮食。


到食堂吃值夜的人吃的早餐,午饭也在食堂,晚上晚走,吃完饭再回家,看看食堂有剩的饭菜没,有的话拿一点。


值夜的早上回家时同样拿,还有食堂做饭的人。


这样的情况,莫说郑县,京兆府的长安和万年两县都不可避免。


李易就清楚,不管,当没看见,吃饭和打包饭菜回家,说明爱家,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么爱国?


关键吃不了多少,二倍的伙食费够不?


吃完拿完,把自己手上的活儿给干利索了。


“老郑,吃饭啊。”县丞过来,拉着郑伊勤去食堂。


他对郑伊勤的书童使个眼色,书童高兴地带上东西跟在后面。


“百姓都准备好了?”郑伊勤被拉着走,眼神木木的。


“老郑,咱没做亏心事,不怕,不怕鬼敲门。”县丞叹口气摇头。


“我不怕鬼,我怕李易,听说李易连判官都敢打,追着打,哦,还有阎王。”


郑伊勤对于民间传说深信不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