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蜜芽的七十年代 > 第 63 章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准备回城


这个腊月里, 童韵和柯月都在准备着前往北京的事,所不同的是, 童韵是去探亲, 柯月是不想回来了,永远离开。


柯月那边没啥准备的,她一没钱, 二不需要带人, 她就捏着那接受函,收拾了一包袱衣服, 背上她的宝贝疙瘩俊明, 如今只等着打报告申请全国粮票, 只要拿到全国粮票, 她就能准备上路了。


而童韵呢, 要准备的就多了。


这么多年没见父母了, 总不能空手去吧?携家带口的去北京,总不能穿着补丁衣裳吧?童韵拿出来多年的积蓄,又从谭桂英那里借了点布票, 扯了几块布, 准备给自己给顾建国蜜芽儿都做新衣裳。


蜜芽儿本来说自己不要的, 因为之前小舅舅经常给自己添置衣服, 她的衣服比普通生产大队的小姑娘不知道好看多少。


可是童韵坚持。


和父母阔别十年, 她嫁人了, 嫁人后,父母都没见过她的丈夫和家人。


她要通过崭新的衣服告诉父母, 她过得挺好,他们不需要担心不需要惦记。


顾老太也觉得童韵说得对:“你就做你和建国的吧, 蜜芽儿的衣服我来准备, 一定得把我蜜芽儿打扮得漂漂亮亮,等到了北京,让她姥爷姥姥一看,就夸赞蜜芽儿好看!”


童韵当然不好意思,毕竟虽然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了,可是布票什么的也不容易得,还是得攒的,她不好因为自己回一趟北京让婆婆破费。


可是顾老太却也坚持:“这不光是你的面子,也是我顾家的面子啊。”


童韵想想也是,也就不说什么了。


于是顾老太特意托了谭桂英,扯了一块条绒布料,这条绒布料啊,后世用得也少了,当时可是个好东西。厚实的布料,上面是条纹凹凸的,这种布料最适合冬天里做袄片儿了。


啥是袄片儿呢,就是里面一层大棉袄,可是大棉袄不能露在外面穿,一个是花色不够好看,另一个则是怕脏。大棉袄脏了,你不能洗,那岂不是只能脏着穿?所以农村的人都会在棉袄外面套一层单薄的衣服,俗称的袄片儿。


顾老太让谭桂英扯一块条绒布,也没抱啥大希望,谁知道谭桂英办事真是靠谱,竟然扯来了枣红色条绒布,那颜色和那些绿啊灰啊黑啊的不一样,看着好看。


顾老太拿着那布凑蜜芽儿脸前一试色,不由啧啧称赞。


枣红色颜色原本是略暗的红,可是这种红配上蜜芽儿那像雪一样透亮的皮肤,可真真是绝了,好看。


顾老太满意地把枣红条绒布给了童韵,又找来了一个好看的花样,让童韵比着做,童韵开始一针一线比划着缝起来。


她虽然是下乡后才学的缝衣服,不过这十年时间也练出来了,而且她眼光好,又肯用心,缝衣服的时候把两个袖口稍微收起来一点,有点灯笼袖效果,再用点白布轻轻走出边来,弄出木耳边效果。


缝好了后,抖搂干净了,拿给大家伙一看,都夸,只说好看好看,能赶上外面卖的衣服了。


蜜芽儿自然也是喜欢,不亏是心灵手巧的她亲娘,衣服做出来大方得体,便是几十年后的眼光看,也是可以拿得出手的。


她连忙穿上,自己低头瞅了瞅,正好合身。


顾老太几个围着看,纷纷夸赞:“蜜芽儿穿上新衣服更好看了。”


陈秀云眼馋:“小姑娘就是不一样,这么好看的衣服,如果是咱家小子穿上,那就是白糟蹋!”


冯菊花感慨:“童韵手巧,蜜芽儿长得洋气。”


啥叫洋气呢,就是没有村味儿,没有土味儿,寻常乡下丫头穿上这个,怕是会暗沉无光,看着脸显黑,可是蜜芽儿穿上,白白净净的小脸蛋看着更亮堂了。


蜜芽儿自己也是美滋滋的,她发现小姑娘的天性就是爱美,哪怕她这么一个成熟懂事的小姑娘,也不由自主地渴望着穿新衣裳,这就是小姑娘的本性啊。


“我看蜜芽儿舍不得脱下来了,干脆今日就穿上吧!”顾老太这么笑着说。


她和大部分人乡间老太太不同的是,别人可能有好东西不舍得吃不舍得穿,非得留着,留啊留的,就留坏了。


比如陈胜利他娘,至今有个笑话让大家说,以前亲戚来送了一个梨,那梨多大呢,有半斤多沉。陈胜利他娘看着这梨就是舍不得吃,放在橱窗里锁起来,每天隔着玻璃都要看一看,闻一闻味儿,总想着这么好一个梨,吃了太浪费,得等有个啥事儿的时候吃,这样才能派上用场。


结果留到最后,终于有一天,发现那梨竟然烂了半个了,这才匆忙吃了。


“是,先穿穿吧。”童韵从旁收拾着那些边角料碎步,以前蜜芽儿的那个袄片实在是旧了,她笑着说:“小心些,别弄脏了。”


“知道了,娘!”蜜芽儿欢快地笑了。


这一天吃过晌午饭,蜜芽儿背上她那蓝白相间的漂亮书包,又穿上了枣红袄片儿,在三个哥哥的陪同下上学去了。


到了学校,走进教室,就有先前已经到学校的,纷纷抬头看过来。


蜜芽儿长得好看洋气,平时穿戴打扮都和其他小姑娘不太一样,同龄的孩子中,女孩子难免羡慕,男孩子呢,有那早熟的,就存了一点小心思。


也说不上是早恋,就是忍不住多看一眼,毕竟人都喜欢更顺眼的事物和人。就是一棵树,它开花开得多,路过的人还要多看一眼呢。


于是蜜芽儿这一跨进教室,顿时原本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暂时安静了下,大家都看过来。


大家伙当然都注意到了蜜芽儿的新衣裳,有人眼前就一亮,也有的流露出羡慕的目光。


黑蛋率先迈过去,正好见靠边的萧树礼盯着蜜芽儿看,都不带眨眼的。他一下子恼了,上前直接给萧树礼脑门上来了一下。


“看啥看!”


萧树礼被打了,倒是没恼,嘿嘿笑了下,又看了蜜芽儿一眼,这才低头准备看书。


黑蛋这一发威,顿时大家收回了目光。


哎,那小蜜芽儿虽然乖巧可爱,笑起来也甜甜的,可是她有三个煞星哥哥,那可不是好惹的,护着蜜芽儿跟什么似的。


这三个哥哥现在还有了个外号呢,叫做“三大金刚”。


蜜芽儿来到自己座位上坐下上课,今天刘瑞华讲的是课文《明明上学》,一节课上完,课间休息,同学们都在玩蹦房子丢手绢,蜜芽儿和刘燕儿在小院子角落里说话。


“蜜芽儿,你也要去北京了?”刘燕儿已经听说了。


“嗯,是。我姥爷在北京,来信儿了,说让我娘带着我们过去,我去看我姥姥。”蜜芽儿解释说。


“那你还会回来不,该不会再也不回来了吧?”刘燕儿有些伤心,她很喜欢蜜芽儿这个同桌,舍不得她离开。


蜜芽儿看着刘燕儿那伤心的小模样,也是笑了,摸了摸她的头发。


“想啥呢,我当然会回来。我就是咱大北庄的人,我娘也是,我们只是去北京探亲,看看我姥姥姥爷,看过了就回来。”


“是吗?”刘燕儿眼里泛起亮光,不伤心了。


“当然了。我去北京,回来给你带好吃的!”蜜芽儿想起了自家的茯苓糕大白兔奶糖还有豌豆黄,那些是姥爷寄回来的,家里哥哥多,她不好意思拿来分给同学。


她想着,可以让刘燕儿去自己家,这样就能从那个八角铁罐子里摸一点,让刘燕儿尝尝味道。


“北京有啥好吃的,有啥好玩的。”刘燕儿眼中充满向往:“就是有北京夭安门,还有人.民大会堂吧?”


这个她是知道的,课本上讲了,我爱北京夭安门,我爱人民大会堂,我爱五星红旗。


蜜芽儿见了,忍不住给她科普一番。


“北京的中心就是夭安门,夭安门对面就是故宫,故宫就是以前皇帝住的地儿,现在是游览胜地了。北京夭安门和故宫之间那条街叫长安街,那里是领导人阅兵的地方,北京除了这里好玩,还有颐和园,那是以前皇帝的娘住的地方,就是慈禧太后住的。”


“那长城呢,长城挨着夭安门吗?”


蜜芽儿笑了;“没有,夭安门是北京的正中心,是二环的中心,长城可不是挨着夭安门,长城是古代的城墙,就是说有外敌侵略的时候,那个城墙会挡住敌人,所以是在郊外的。”


刘燕儿睁大了好奇的眼睛,继续问东问西的,蜜芽儿都一一给她回答了。当然有些东西,她也考虑着自己按理应该不知道的,便模糊过去了。


刘燕儿听到最后,对蜜芽儿敬佩得不行了:“你这都是听戏匣子来的?我也想让我家里给我买个戏匣子,我娘说等过了年看看收成,收成好,攒了钱,就能给我买。”


蜜芽儿安慰刘燕儿说:“你爹不是鞋匠,会做鞋吗?”


刘燕儿听到这个,有些无精打采:“那也没用,鞋厂嫌弃他没文化,招工轮不到他,会做鞋也只能给自己家做做。”


蜜芽儿听了,没说话,她不好说这世道很快就变了,不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,到时候大家伙有一技之长的就可以施展了。


只要人勤快,肯卖力气,挣点钱没问题,就能慢慢富裕起来了。


而这边两个小姐妹叽叽喳喳说了半天,站在角落恰好听到她们说话的顾晓莉却心里不好受了。


顾晓莉现在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北京这两个字了。


她恨北京。


她娘要和她爹离婚,离开家,跑到北京去了,她恨她娘,恨得要死也要活,也恨北京。


如果这个世上没有北京就好了,她就能有爹有娘,继续过着以前的日子。


可是现在,她竟然听到有人一直叨叨着北京长北京短。


她扭头,看了眼侧后边,只见蜜芽儿穿着个簇新的枣红袄片儿,那袖口上还带着个别致的白木耳花边边。


真好看。


她咋就有那么好看的衣服呢?


这就是她要穿到北京去的衣裳吗?


顾晓莉真得不喜欢北京,她也不喜欢有人要到北京去。


她就这么恍惚着胡思乱想,她看到了里屋窗台上放着一瓶蓝墨水。


蓝墨水是钢笔水,钢笔写字,没水了,就得用吸管去抽一管子这种蓝墨水。


她们一二年级用铅笔,到了三四年级才开始用蓝墨水。


三四年级的男孩子,不讲究的,这蓝墨水经常会弄脏衣服。


顾晓莉心中一动,挪蹭到了窗户边,看看没人注意到她,偷偷地从窗户缝里把蓝墨水偷出来,然后溜进教室,放到了蜜芽儿后面的课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