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我的客户李云龙 > 第五十九章高速率自动跳频!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超乎现有理论体系。”


意思就是,连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呗!····松崎直人揉了揉额头。


这可不是好事!


如果是某种设计上的先进,那么帝国能很快赶上。


但如果是基础上的超越。


就如同帝国缴获自土八路的迫击炮。


帝国军工部门一点也没有仿制的想法。


别的不说,找遍全国,甚至海军也找不到合格的炮管钢材。


这种材料和基础上的差距,让人绝望。


“接下来,该怎么办?”


松崎直人深吸一口气,继续问道。


如今看来,通过技术手段,定位八路军的导航信号,找到八路军的导航信标,顺带将潜伏在北评的土八路连根拔起,已经不可能。


只能通过其他方式。


但松崎直人也不得不承认,土八路地下组织实力很强。


交手几个月,即便在北评,这个华北方面军大本营,他至今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,仅仅知道八路军通过一个叫导航信标的东西,为运输机提供导航。


但具体信标怎么样,在哪里,从来没看到过。


“能如此高频率变换频率,肯定是提前预设了频道变换规律,但信号出现时间太短,起伏过大,无法跟踪定位。”


“信标确实没办法定位。”


“甚至大概率定位方向都很难。”


“除非能找到一个实物给我研究,确定他们的具体频道变换规律。”


鬼子技术带头人深吸一口气,继续说道:


“不过,我们还有机会。”


“语音通话和导航信息不同。”


“想要做到稳定的语音通话,即便不停变换频率,但信号也必须稳定,不能连续开关机,不能起伏波动太大,否则根本无法传播清晰的语音信息。”


“哟西!”


松崎直人顿时叫了一声哟西。


“不过。”


鬼子技术带头人语气凝重:


“敌人设备的技术之先进,超乎我想象。”


“导航信号的跳频速度,比我预想的要快的多,预计,语音通话也可能有类似的技术,实现五秒左右就能一次跳频。”


“我需要更多的设备。”


“我需要更多的大功率电台。”


鬼子技术带头人看向松崎直人。


“嗨,我马上和渡边参谋长联络。”


松崎直人点头说道。


“分析出他们的跳频速度了么?”


松崎直人离开后,鬼子技术带头人问向一旁的技术人员。


“大概四点三秒一次。”


一位鬼子技术人员回答。


“四点三秒一次!”


鬼子技术带头人擦了擦额头。


帝国电台其实也有跳频功能,但即便预先设定频道和跳频规律,频道数量不超过十個,并且由最精锐的操作员操作。


也只能实现十五秒到二十秒之间跳动一次。


而敌人在近百个频道的情况下,居然还能做到不到五秒跳一次。


差距太大了。


不过。


“不到五秒么?”


鬼子技术带头人目光火热,宛如回到了年轻时候,彻夜进行技术攻关的时光。


不到五秒确是不可思议。


难以置信。


多达近百个预设频道,也同样不可思议。


但帝国蝗军的勇士,是不惧困难的,是勇于挑战的。


···


“所谓跳频。”


“指的是,用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频移键控,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。”


杨村。


罕见的,老总,师长,参谋长,旅长,旅部师部参谋等等,华北根据地高层几乎齐聚一堂,一起听一位电子专家的教课。


来自系统的专家。


而在旅长后面,还有李云龙和赵刚。


专家话音落下,众人齐齐傻眼。


每个字都听得懂。


但加在一起,就听不明白了。


“看来,今后得加强学习了。”


师长感慨一声。


“对,任何时候,文化教育都不能少。”


“不仅仅是普通战士指战员,我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,也不能落下。”


老总说道。


“技术日新月异,学无止境啊!”


副总参同样感慨。


电讯技术,其实他们大多都懂一些,总部去年组织过电台培训班,从全军挑选一些好苗子,培训电台技术,他们都去听过。


那时候,他们还用了一周时间,就大概学会了电台的原理,以及使用方法。


但现在··


专家教授讲的知识,他们听不懂。


手里的资料册,其实昨晚就发下来了,但他们同样看不懂。


“任何通讯,发信和接收必须处于同一频道内,才能完成通讯。”


“简单的解释。”


“跳频,就是改变通讯频道。”


专家继续说道:


“通讯干扰的主要方法,就是针对某一频道,或者某一范围频谱进行干扰。”


“跳频,是解决和预防干扰的最佳办法。”


“只要跳频速度够快,跳频预设频谱够快,理论上,可以规避绝大部分通讯干扰和监听。”


“因为技术限制,初代通讯设备预设五百个频道,可以实现快速人工跳频,但存在对频困难,影响通讯效率和质量的问题。”


“定位和干扰其实不难。”


“初代导航信标也是一样。”


“相较于步话机,因为不需要持续通讯,所以在预设一百个频道的情况下,能做到完全随机的,每四点五秒跳频一次。”


“而且保持连续开关机,短时间高频率的信号峰值传输,以实现扛干扰,扛监听定位。”


“所以,二代通讯设备,我们进行了大幅度升级。”


“通过集成电路,微芯片实现了快速自动的随机跳频功能。”


“不过受限于电路和微芯片的性能,目前跳频信号跳速不高,只能做到···”


听到这里。


旅部参谋长下意识的翻开手里的资料册。


他算是全部参会人员中,对通讯最了解的人,在国外大学留学的时候,他学习的就是电台通讯专业,导师还是一个国外通讯顶尖专家。


跳频!


国外很早就有相关理论。


也确实是对信号干扰和监听最有效的方式。


很简单的类比解释,就是敌人埋伏的时候,换一条行军路线,只要道路足够多,只要转移迅速,就不可能被敌人埋伏。


但自动跳频,这是连想都没想到的事情。


谁来控制自动跳频?


如何重新对频?


要知道,和行军不同,频道的目的是承载通讯信息,所以发信机和接收机都必须处于同一频道。


和每跳一次,就必须重新连接一次。


期间,如何保证,通讯的不间断?


导航信号还能理解,毕竟导航可以有延迟,但通话延迟,在战场上,十分致命。


但是!


“五十次每秒。”


当旅部参谋长看向手里的资料册,翻到跳频信号跳速的时候,专家的话音也同步落下:


“这个速度并不安全,即便是初代无线电干扰和监听设备,也可以通过暴力破解和干扰。”


听到这里,旅部参谋长眼角一跳。


五十秒每次跳频,


也就是每零点零二秒就跳一次。


目前通讯技术最强的几个国家,美国和德国,想要监听和干扰一个每次只出现零点零二秒的频道,估计也需要很长时间,而且得动用大型专业设备,和大量人力。


四五十个通讯专家起步的那种。


五十个频道。


那不就是说,为了干扰和监听一个一个步话机,估摸着,得上一个旅规模了,机器设备,估计需要几百万甚至千万美元。


这还不安全?


来自七十年代的,自动调频的初代技术,让旅部参谋长狠狠的震惊了一下。


“所以,我们在三代通讯设备上,实现了每秒一千次的跳频。”


而专家后面的让,让旅部参谋长心里不知道说什么了。


“厉害!”


他默默的吐出两个字。


···


当独立团这边的会议结束,各位大佬,带着一头雾水,各回各指挥部的时候。


北评,


“发现信号!”


头戴膏药头巾的,一位鬼子通讯技术人员语气兴奋的大叫起来。


“发现他们的通讯信号了!”


“立刻追踪。”


“立刻追踪。”


中佐军衔的技术带头人立刻下命令,声音带着歇斯底里:


“锁定他们的频道。”


随着他的命令,包括方面军电讯组在内的,数百个鬼子,超过一百台电台,七台大型无线电侦测设备同时全功率运行。


操作员带着耳机,慢慢且小心翼翼的转动旋钮,调整频道,试图锁定八路军的通话频道。


“速度慢,注意仔细听。”


深吸几口气,心情稳定下来的中佐军衔的技术带头人语气轻轻的叮嘱道。


只要锁定八路军的通讯频道,就能借助三角测量法,定位具体位置。


然后,


就能缴获完整的土八路通讯设备了。


想到这里,这位鬼子技术带头人内心顿时火热起来。


和火炮这种武器不同,通讯器材,设计占比也很重要,即便敌人的元器件工艺极高,帝国无法一比一仿制,但帝国总能学会一些东西。


只是,火热的心情持续了十分钟,鬼子技术带头人就感觉事情不太妙。


十分钟过去了。


他集合国内大本营派过来的专家,以及华北方面军,民国派遣军的一百多位电讯专家,加上全华北方面军的电台,国内特制的最新电讯定位监测设备。


居然一个频率都没分析出来?


按道理。分析出八路军通讯频率,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

“怎么回事?”


半个小时后,终于忍不住的鬼子技术带头人亲自走到一台设备前。


“他们··”


此时,这位设备操作人员已经不在控制旋钮,桌子上铺着一叠草稿,凌乱的字迹中,一个偌大的五十格外显眼。


他额头上已经是豆大的汗珠直冒,嘴里反复喃喃自语着一句话:


“怎么可能”


“这怎么可能?”


“五十次每秒的变频?”


“这怎么可能?”


说着说着,这个鬼子再次将草稿纸撕开,再次疯狂计算起来。


(本章完)